2006年2月,因交通事故而瘫痪在床的原告黄某拿着判决书欲哭无泪——官司虽然打赢了但被告却在诉讼中离了婚下落不明,以后的赔偿款如何拿的到?
近日,因交通事故而成了被告的张某对着执行法官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一场车祸5万元债务,原来对法院法官的怨恨如今变为了感激。
本案原告黄某原本有着平静安稳的生活,2009年一场突发的车祸导致他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因此与其离婚,生活陷入困境。黄某远在外地的姐姐来城子河区代其提起诉讼要求肇事司机张某赔偿各项损失5万元。法院审理中,被告张某一方面应诉,一方面却和其妻子秘密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张某承担全部债务,仅有的财产住房则归女方。在赔偿案件审理完毕后,张某即离开城子河区下落不明。毫不知情的黄某在案件申请执行后才得知张某无执行能力。而正在此时受害人黄某的姐姐又身患重病被迫返回老家治病。黄某唯一的儿子在青岛当兵,获悉父亲生活窘困执行无望后,思想波动很大。数次通过电话找到承办法官提出要离开军营回来帮父亲处理执行案件。执行人员耐心细致在电话中给黄某儿子做工作,让其安心服役,保证一定会把案件执行完毕。面对四处躲避的被执行人,在了解该案审理情况后执行人员马上与审监部门沟通,积极动员缓某前妻出面替黄某提出再审,追加张某妻子为共同被告,最终将张某的前妻追加为被告一并承担赔偿责任。并果断将张某的妻子位于城郊的住房查封,但由于是农村自建房,处理时无人问津,执行陷入困境。
执行人员又多次找到被执行人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打听张某的下落,共同给张某亲朋好友做工作让其回来履行义务。最终促使张某先期筹集1.5万元给付黄某,针对张某的实际履行情况剩余款项则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约定被执行人每年给付6千元直至履行完毕止。在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执行人员并没有放任不管,而是时刻关注张某履行情况,多次找到思想动摇不想按期履行的张某交心谈心,大到法律原则小到为人处世,从个人的责任义务、人性尊严以及对子女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引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院的帮助监督下张某履行完最后一笔赔偿款后,长舒了一口气,说出了对法院先恨后敬的感慨。黄某留在青岛军营的儿子听说案件已全部执结后,立即拨通了执行人员的电话,连声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