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子河法院的诉讼服务窗口、调解室里,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隋法官放下手中的卷宗,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哪怕当事人话语重复、情绪激动,隋法官也始终保持平和的语气,用耐心抚平群众的焦虑。
或许是当事人第一次走进法院,紧张得语无伦次,隋法官会递上一杯温水,轻声引导:“您慢慢说,把事情的经过跟我讲清楚,我们一起梳理”;或许是双方因矛盾争执不下,说着说着便红了眼眶,隋法官会先暂停争议焦点,转而从情理与法律的角度慢慢开导,让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或许是老年当事人看不清材料、听不懂专业术语,隋法官会逐字逐句念出文书内容,把“诉讼时效”“举证责任”转化为“您这个情况要在多久内准备证据”的通俗表达,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清晰理解。
隋法官的耐心,从来不是简单的“听着”,而是把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倾听了解诉求,用释法解答困惑,用共情化解心结。这份耐心,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让立案庭成为传递温度的地方,更让群众在每一次接待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带来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