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为许多人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然而,随着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加。为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有效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为大家进行详细解读。
基本案情:本院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肖某某将被告张某某诉至法院,2021年12月被告因工程开工,缺少资金,向原告借款,原告通过银行卡转账借给被告人民币10万元整,借款期限6个月,被告出具借条。被告用鸡冠区某某住宅小区房屋作为抵押,并做了抵押登记。2022年5月借款期满,原告多次催要请求被告方返还欠款,但被告总以各种理由推脱。2025年1月原告诉至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被告一次性返还原告肖某某借款本金10万元。
民间借贷纠纷近年来屡见不鲜,该案件之所以能顺利调解解决,被告给付欠款,是因为原告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转账记录、借条,房产抵押登记等,并在诉讼时效三年内起诉至法院,促进了债务的履行。因此,为了提高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纠纷的产生,总结了民间借贷纠纷常见的几点风险:
风险一砍头息。出借人向借款人支付本金时预先扣除利息的行为,被称做“砍头息”。若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人民法院以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并以此偿还利息。“砍头息”不能计入本金,起诉时予以隐瞒的,涉嫌虚假诉讼。
风险二担保。借条上以“保证人”名义出现的,应承担保证责任,而非单纯见证人,在债务人无法还款时,保证人应承担偿还责任,若进入执行阶段无法清偿债务的,将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注意,房产的抵押担保必须在房产部门做抵押登记,否则抵押权未生效。
风险三口头借贷。借贷形式简单随意,发生纠纷,难以证明借贷事实。现金交付难留痕,如果借贷双方以现金方式交付大额款项,可能陷入关于款项来源及支付的举证困境。
风险四银行转贷。银行转贷、职业放贷等,借贷合同无效。民间借贷资金应为自有闲散资金,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获利较大的,还将构成高利转贷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风险五债权的诉讼时效。出借人应当在约定还款期限届满或者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款后三年内向法院起诉维权。如果出借人在约定还款期限届满或者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款后,三年内未向法院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将面临丧失胜诉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