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城子河区人民法院着力加强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坚持在“学”上下功夫,在“用”上做文章,有力促进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今年以来,该院民事、民商事审判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100%。
学与思结合,把学习转化为提高能力水平的动力
城子河法院不断改进对人民陪审员的学习培训方式,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把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纳入法院学习工作总体规划,明确陪审员学习的五个重点内容,一学法律知识,二学诉讼程序,三学司法礼仪,四学审判纪律,五学履职责任。今年以来,共组织全院25名人民陪审员完成了9个专题的学习任务,开展学习交流6次,组织集中培训班3次。思考怎样学的问题。针对陪审员本身有工作,难以保证集中脱产学习的实际,院党组提出“入脑入心求实效、学以致用促审判”的要求,一是变“单纯理论学”为“实用技能学”,开展庭审观摩、案件点评,组织陪审员开座谈会,请有经验的优秀陪审员为其他陪审员进行庭审经验交流,提高陪审员的审判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变“按部就班学”为“紧跟形势学”,注重对新修订法律的学习,使陪审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变“各自闷头学”为“长期交流学习”,法院党组成员及优秀法官分工,每人联系一名陪审员,形成“带学帮学促学述学”的氛围。
学与用结合,把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人民陪审员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子河法院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管理薄弱问题的能力。该院制订了《人民陪审员工作规则》等5项制度,为每名陪审员建立工作绩效档案,每年年底对陪审员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和表彰,对达不到参加陪审案件数量的陪审员在下一年度提请区人大党委会免除其职务。注重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为解决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问题,该院建立陪审员信息库,将陪审员分成专家型和调解型两组,根据案件性质,在不同组内随机抽取陪审员。同时,规定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有涉诉信访倾向的案件、有强烈抵触情绪的执行案件等均需邀请陪审员参加;庭审前,要为陪审员留出三个工作日以上时间阅卷及准备;庭审中,陪审员有权询问当事人,如发现审判程序不符合规定,有权要求改正;合议时,陪审员应独立发表看法,如与承办法官发生严重分歧,案件必须提请审委会讨论,使人民陪审员真正做到陪审不陪衬。